藍天白云常駐,空氣質量改善,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笆濉逼陂g,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不過與民眾的期望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表示:“全國尚有1/3左右的城市PM2.5濃度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時有發生?!比绾慰茖W統籌推進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成為生態環境監管部門思考的重點問題。
12月22日,藍創智能Squirrel系列產品與服務“藍天衛士大氣精準管控服務”發布會如約而至。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創新轉化基地副主任、正研級高工孫揚博士,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馬蔚純,研發中心總監范震寰,氣環境中心中級售前工程師惠鼎曄等一眾技術大咖親臨直播間,與環境監管部門領導、領域內專家學者、排污企業客戶代表及公司戰略合作伙伴線上零距離交流,分享大氣精準管控技術思路與應用實踐。
此次發布會,孫揚博士對十四五大氣環境監測治理需求進行了分析,圍繞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分享了臭氧在線源解析及溫室氣體綜合管控、顆粒物在線源解析綜合管控、多尺度精準快速溯源等環境監測技術分析及應用內容。他指出,隨著環境監測體系的日趨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對監測數據的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監測數據的實時分析,實現污染排放精準溯源,為污染事件的及時處置提供科學化、差異化的決策支撐。
馬蔚純教授做了關于《環境空氣質量模式:進展與應用》的分享,簡單介紹了環境空氣質量模型的基礎概念及發展歷史,著重對第三代Mode ls -3/CMAQ、CAMx、WRF-CHEN、NAQPMS模型進行了闡述,不同模型之間的特點及應用案例。
氣環境中心中級售前工程師惠鼎曄從技術路線、SAMQ全尺度空氣質量綜合模型機理及特點、大氣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AAQFS)、大氣空氣質量綜合分析系統(AAQES) 等方面對“藍天衛士”大氣精準管控服務內容進行了全面解析。
從單個子站到地級市國控站,從小范圍污染事件到中重污染持續事件,數據分析工程師沈喬楠、源解析工程師狄鰲、數據分析工程師魏雪瑩、數據分析工程師成靜分別就子站臭氧高值分析、典型站點監測數據特征分析、局部短臨預警分析、江蘇空氣質量黃色預警過程分析等介紹了大氣精準管控服務應用場景。
大氣精準管控服務
“藍天衛士”大氣精準管控服務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目標,通過構建“大氣立體監測數據融合+空氣質量綜合平臺分析+專業團隊駐場+專家團隊定向支撐”的服務體系,以“一個模型,兩個系統、三個能力”為技術路線,有效支撐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預警預報、精準溯源、科學管控。實現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系統治污、依法治污的目標。
1、大氣立體監測數據融合
VOCs組分監測數據、網格化空氣微站監測數據、移動微站監測數據、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數據、VOCs/顆粒物走航數據、企業排放監測數據、衛星遙感數據、機動車尾氣監測數據、揚塵監測數據、無人機巡查數據。
2、空氣質量綜合平臺分析
一個模型:SAMQ 綜合型空氣質量多模式模型
以復旦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十多年的空氣質量模型研究成果為核心,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與融合,自主研發出SAMQ藍創空氣質量多模式模型,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產品。
兩個系統:AAQFS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AAQES環境空氣質量綜合分析系統
3、專業團隊駐場
“預警預報”能力:實時掌握環境污染現狀及分布狀況,及時發現污染來源及擴散趨勢。提前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和空氣質量異常情況預警信息,同時對污染成因多維度分析。
“精準溯源”能力:通過監測數據、模型模擬數據深入分析,結合重點區域走航,污染物組分源解析等方式,做到多源數據靶向支撐、污染成因精確溯源。
“科學管控”能力:規劃應急管控方案、編制日常減排清單、實施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實施“一廠一策”、“一點一策” 專項治理,評估管控成效。
4、專家團隊定向支撐
科研院校教授、研究所科研團隊、行業專家現場指導;
新政策、新技術、新成果精準引入;
典型事件專題督辦。
“藍天衛士針對的客戶群體有哪些?”、“藍天衛士如何和已經部署的空氣站進行配合做好大氣精準管控?”、“關于模型法和觀測法如何與我們的squirrel云平臺進行對接的?”……圓桌討論交流環節,在渠道部市場總監丁嘉晶的主持下,氣環境中心負責人許鵬、研發中心總監范震寰為線上及線下客戶答疑解惑。氣環境中心負責人許鵬表示,“藍天衛士”大氣精準管控服務以空氣質量模型為工具,以駐場服務為手段,以專家團隊為依托,運用多種類模型針對本地化特征進行優化,SAMQ 綜合型空氣質量多模式模型準確率可達到75%,在通用空氣質量模型基礎上實現了精準化服務。
科學的方法是實現大氣精準管控的關鍵,是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支撐,是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力手段,對于準確判斷污染事件來源,制定合理有效的減排策略重要具有意義。未來,藍創智能將持續為客戶提供專業、實效、持續的高質量服務,并加快從產品研發到應用實踐的進程,通過技術賦能和產品創新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聯系電話:18961532539